很多人大力宣扬“早申”有诸多优势,这一方面是在制造焦虑,可另一方面这也是客观事实。正如罗曼・罗兰所说:“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,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。”我们在面对种种说辞时,也应保持理性的认知。今天,为家长同学们来揭示“早申”的秘密!
主流国家早申晚申的规则
美国:
早申请类型:包括Early Decision(ED)和Early Action(EA)。ED为约束性选择,申请者需承诺如被录取便入学;EA则非约束性,允许申请者同时申请多所学校。
截止日期:通常在11月1日或11月15日,早申请的结果会在12月中旬公布。
英国:
UCAS系统:所有申请通过UCAS提交,推荐尽早申请以获得更多选择,虽然截止日期为每年的1月15日,但牛津和剑桥等大学的截止日期为10月中旬。
分轮次审理:一些大学会根据申请时间分批审理,早申请者可能在第一轮中获得录取。
加拿大:
灵活申请:大多数大学的申请截止日期在1月或2月,但早申请通常在11月。部分学校建议尽早提交,以获取奖学金和优先录取。
分轮次审理:部分专业会在多个轮次中审理申请,早申请者可以更早获得反馈。
澳大利亚:
ATAR与早申请:早申请通常指在12月前申请的学生,虽然部分大学不设早申请,但尽早提交可以避免后期的竞争。
截止日期:通常在每年的1月和5月,早申请者有时可获得优先考虑。
新加坡:
早申请政策:新加坡的大学通常建议在开学前的半年内提交申请,部分院校提供早申请选项,通常在5月或6月关闭。
招生轮次:新加坡的大学多采取分轮次招生策略,早申请可以提高进入第一轮审理的机会。
早申的优势:
古话说的话:“赶早不赶晚”,早申究竟有哪些优势呢?让我们一起来看看:
01.更广阔的选择空间:
在英港地区,offer的发放遵循先来先得的原则。越早进行申请,就意味着越有可能更早获取offer,进而专业的选择范畴也会更为宽泛,不至于在后期只能专门挑选那些所谓的“捡漏专业”来申请。
02.文书准备更为充足:
不管是简历(CV)还是个人陈述(PS),都需要耗费时间去反复雕琢完善。早早着手准备就意味着能够参考更多的资料,知晓当年的留学状况,从而对自己的文书以及和目标院校的适配度进行调整。
03.筛选辅导机构或留学中介:
提早签约能够提前开启准备工作,例如实习证明的获取、推荐信的筹备、论文的发表等都需要一定的时间。签约之后会得到中介的长期规划以及详尽指导,使得时间的利用效率更高。
04.提升绩点、硬件赋能:
早申请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GPA。即便整体的GPA难以提升,也可以在自己目标专业的专业成绩方面着力,如此在申请时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。同时可以借助暑假的时间,通过实习以及一些研究课题和项目来充实自己的硬件背景,提升自己的申请成功率。
对申请结果的影响:
尽管早申请有诸多优势,但申请者也需谨慎选择。盲目追求早申请可能导致提交材料不全,从而影响审核结果。例如,曾有一位优秀的985院校学生在早申请时缺少GMAT/GRE成绩,最终导致被拒。正确把握审核时间点是关键,尤其是对于竞争激烈的专业,了解不同轮次的审理时间能帮助申请者更有效地规划申请策略。
建议与思考:
早申请并非盲目的急于提交,而是需要有条不紊地规划准备。申请者应根据个人情况灵活选择申请时间。有些学生可能因为某些突出的成就而选择晚申请,这样更能增强自身优势。因此,在考虑早申请和晚申请时,应仔细评估自身条件和准备情况,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申请节奏。
通过对早申请和晚申请的深入分析,申请者可以更好地制定策略,提高成功率,实现自己的留学梦想。无论选择早申还是晚申,确保材料的完整性和质量才是申请成功的根本所在。